從大數據時代之下,“大型雲數據中心虛擬化基礎架構平臺”,到經濟與生態同步提升的“保障山區河流連續性的關鍵技術及應用”,再到“成都名片”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研究……昨日,在2013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247項四川創新獲得2013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在此次獲獎的247個項目中,成都創新擔當主力陣容,由在蓉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主持研發的155項科技成果獲獎,占全省獲獎項目的62.8%,獲獎項目涉及電子信息、醫葯、農業等數十個專業領域。會上,在業界素有“空中管家”之稱的川大智勝掌門人游志勝摘得我省“科技奧斯卡”——四川省科技傑出貢獻獎,而來自成都中醫葯大學、成都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的研究團隊,因為成功創製出全球首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藥新藥,獲得12年來首個四川省科技進步特等獎。
  據悉,經省科技傑出貢獻獎評審委員會和省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評審,此次科技進步獎最終遴選出247項科技創新項目,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5項、二等獎58項、三等獎153項。獲獎的項目中,工業領域156項,醫療衛生領域28項,農林牧業領域46項,軟科學、計量標準領域13項,基礎理論4項。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而這樣的“主體”強韌創新帶動力,在此次評選中得以明晰體現。據悉,此次獲獎項目中,第一完成單位為企業的有109項,占總數44.1%;科研院所的53項,占21.5%;高等院校的71項,占28.7%;醫療機構的4項, 占1.6%;其他的10項,占4.1%。屬於國家、省部計劃的項目168項,自選項目79項。據不完全統計,這些項目的應用和轉化新增利潤16533.8億元,稅收828.5億元,出口創匯97.3億美元,節約資金430.2億元。
  值得關註的是,此次科技獎勵大會上獲獎的247個項目中,成都創新擔當主力陣容,由在蓉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主持研發的155項科技成果獲獎,占全省獲獎項目的62.8%,多項核心技術填補了國內甚至國際同領域空白。其中,“農業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研究與應用”等26項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航空發動機機匣成套製造技術研究”等36項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天然氣制氫節能新工藝”等92項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充分體現了成都作為全省發展“首位城市”的帶頭引領作用。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獲獎項目情況
   全省 成都 成都占比
  特等獎1 1 100%
  一等獎35 26 74.3%
  二等獎58 36 62.1%
  三等獎153 92 60.1%
  總計 247 155 62.8%
  “天然氣制氫節能新工藝”等92項
  四川省科技進步特等獎
  游志勝(四川川大智勝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四川省科技傑出貢獻獎
  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中醫證效基礎與臨床循證研究(成都中醫葯大學、成都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
  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農業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研究與應用”等26項
  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航空發動機機匣成套製造技術研究”等36項
  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獲獎者點擊>>>
  終結我國空中交通管理領域沒有上市公司紀錄
  69歲游志勝走上四川科技最高獎台
  在武侯科技園,從承建國內民航首套獲准使用的國產空管主用系統,到一舉成功掛牌上市,川大智勝——這個在空管重大軟件和裝備市場占有率居國內企業前茅的“低調”創新明星,蟄伏多年“一鳴驚人”,成為我國空中交通管理領域一直沒有上市公司紀錄的終結者。
  說到“空中管家”川大智勝,不得不提及川大智勝掌門人、四川大學教授游志勝,正是他把這家從零起步的成都科技企業推向創新之路。昨日,年近70的游志勝走上四川科技貢獻最高獎台,成為2013年四川科技傑出貢獻獎唯一獲獎者。而在幾年前,游志勝曾獲第六屆成都市科技傑出貢獻獎。
  “獲得這一榮譽,我和我的團隊十分激動,深受鼓舞,倍感振奮。”站上領獎台,游志勝用一連串的話表達此刻的心情。捧著獎狀,他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譽,這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榮譽。”
  據悉,長期以來,圍繞國家航空領域的重大科技需求,他和他所在的團隊在航空管制、航空安全、訓練等方面開展計算機應用創新,率先在虛擬現實和多元圖像融合的基礎上發展視覺合成的理論和技術,先後研製出航管雷模擬機、程序管制模擬機,360度塔臺視景模擬機,空中交通管理自動化系統等空中管制重大裝備,開發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並廣泛運用於軍航、民航。打破了國外相關技術的封鎖,促進了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
  今年69歲的游志勝,仍然堅持每天早上8點半就到達實驗室做研究,很多時候,仍然是走得最晚的那一個。他經常對團隊里的年輕人說的一句話便是,“不能荒廢時光。科研,必須憑藉長期的耕耘,才有可能獲得果實。”對游志勝來說,獲得了科技傑出貢獻獎,並不等於攀上了科研路上的“頂峰”,“做科研,必須沉得下心,持之以恆,在以後的日子里,和以往也沒啥不同,再接再厲研發出更多新技術,拿出更多解決方案,仍然是我將專註一生的事情。”
  成功創製全球首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藥新藥
  成都高校團隊獲12年來唯一特等獎
  作為全球最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對於糖尿病治療的研究,並不鮮見。在多年研究中,“標準化”問題的瓶頸,讓中藥在糖尿病治療中並沒有太大突破。而來自成都中醫葯大學、成都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的研究團隊,採用國際公認的研究方法,對糖尿病進行了符合國際規範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併成功創製出了全球首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藥新藥。昨日,這項來自成都高校團隊的“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中醫證效基礎與臨床循證研究”項目,摘得此次科技進步獎唯一特等獎。記者瞭解到,該研究項目也是繼2001年西南交通大學“高溫超導磁懸浮實驗車”項目摘得四川省科技進步特等獎後,我省12年來唯一授予的科技進步特等獎。
  以“證候——治法——療效——新藥——產業化”為研究主線,該研究的主要負責人、成都中醫葯大學教授、成都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黨委書記段俊國,以及他的研究團隊,採用流行病學方法,對603例糖尿病患者的證候相關信息進行了前瞻性的大樣本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氣陰兩虛”是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的基本病機,同時對其證候特點、演變規律等有了新的發現,“這是國內外第一次基於循證的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大樣本、多中心、前瞻性中醫證候規律系統研究。”段俊國透露,這一基本病機的發現,為制定臨床診療方案、創製新藥等提供了極具創新意義的基礎。
  此外,針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段俊國和他的團隊,成功創製全球首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藥新藥“虛瘀並治中藥復方芪明顆粒”,同時,這也是國內第一個基於項目創新理論的針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新適應症的上市銷售中藥新藥。
  對於來自成都的創新成果,張伯禮院士、陳可冀院士等9位院士專家一致認可該項目,“取得的成果達到了同類研究的國內領先水平,具有明顯的創新性、先進性和實用性。”此外,全球著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評價專家、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教授Ronald P. Danis認為,這項創新成果不僅對糖尿病治療研究,乃至對中醫現代化,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推動力,“將使亞洲以外的還沒接受中醫葯健康與疾病體系的糖尿病人群也能受益。”
  本報記者 繆琴  (原標題:“空中管家”掌門贏得四川“科技奧斯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hyxxm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